close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
      


 



心境,決定你的處境-10


《修行者的苦惱》


作者:耿文國



來時無跡去無踨,去與來時事一同。


何須更問浮生事?只此浮生是夢中。


-唐.鳥巢禪



很久以前,


一位年輕的修行者,在前往舍衛城參佛的途中,


遇到了一位漂亮的姑娘,並不由得動了愛戀之心。由於後來終日不得見,因此相思成疾,終日茶飯不思病倒了。


一同前往舍衛城的修行者們都去探望他,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模樣,都為他擔心。他們詢問這位年輕修行者為何茶飯不思時,年輕的修行者就把暗藏在心中的苦惱,一股腦吐露了出來。


 


同參們雖然都萬分同情他的單相思之苦,但都幫不上忙,只能用言語來安慰他。


然而,年輕的修行者根本聽不進這些善意的勸慰,大家為了挽救夥伴,決定將這件事稟告給釋尊。於是,他們將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向釋尊敘述了一遍。


 


釋尊知曉內情之後,找到這位年輕的修行者。


令大家難以理解的是,釋尊平靜地對他說:


「此事你不必如此憂慮,好好吃飯休息,我一定會幫你實現這個願望的!」


 


大家都很詑異釋尊的做法,


那位年輕的修行者則心花怒放,精神為之振作起來。在他飽餐一頓之後,跟隨釋尊往舍衛城。


原來,釋尊帶著他趕往那位少女家。


一抵達家門,就聽到從屋裏傳來悲哀的哭泣聲。


修行者上前一問,原來他愛慕的那位姑娘在三天前已經去世了。


因父母眷愛,捨不得下葬,致使姑娘的屍體已經發出奇臭。



釋尊回顧年輕修行者,諄諄告誡說:


「你迷戀的那位姑娘,現在成了這種模樣。


你應當知道萬物無常,生滅變化,瞬息之間,


迫不及待的道理。


只有愚癡者才只看外表,不顧真實,


才會因此而痛苦自傷。看見美色,內心迷惑;


對於無常,心不在焉。以淫樂毀滅自己,無異作自縛。


智者能夠當機立斷,敢於消除一切苦惱。


如果縱情放逸,耽於淫樂,溺於情愛,無異自造牢獄。只有內心覺悟,斷絕淫欲,才能衝破邪欲的牢獄,徹底斷絕生死的苦難。」


年輕的修行者目睹少女腐爛的屍體,


又聽到釋尊誠摯懇切的教導,頓時悔悟。


他五體投地.向釋尊禮拜表示謝罪。然後跟隨釋尊回到精舍努力修習,終成正果。



 



禪中道義:



人生的每一段緣起緣滅,無不留下歡喜和淚水,


遺憾與傷痛。


我們只有坦然面對、勇敢接受,才可能撫平傷口。


一切隨緣,把命運的強制由無奈轉而為淡然,


緣來時,珍視但不躁喜,


緣去時,坦然但不留戀。


傷感是難免的,只是傷感過後,坦淡地說一句,


一切隨緣吧!


一切隨緣,人生便可自在逍遙,


就不會有什麼事情能拘牽我們的意志和靈魂了。



 


 


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 JEN 的頭像
    A JEN

    A JEN的部落格

    A 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